防霉劑“防霉”的應用原則
(一) 破壞細胞結構
1、細胞壁損傷:抗菌物質能競爭性地抑制酶反應合成細胞壁成分,從而抑制微生物細胞壁的合成。(青霉素、頭孢菌素、季銨鹽、溶菌酶裂解肽葡聚糖、醛和氨基反應)
2、破壞細胞膜:破壞細胞膜中脂質分子與蛋白質的連接,破壞磷脂的分子結構;通過改變細胞膜的表面電荷性質,破壞細胞膜的通透性;通過抑制磷脂的各種成分的合成來抑制細胞膜的合成。
3、破壞蛋白質結構:抗菌物質能使酶變性失活,與蛋白質巰基和氨基相互作用,破壞酶蛋白的立體構象,甚至分解部分蛋白質,從而破壞蛋白質鏈間的親脂性鍵。
(二) 影響新陳代謝
1、酶活性受到抑制
(1) 破壞酶的三維構型,使酶變性和失活:當抗真菌物質破壞酶蛋白的空間構型時,勢必使其活性中心解體,使酶失去活性;
(2) 酶活性抑制:殺菌劑可通過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殘基-SH、-Oh等活性基團改變這些活性基團的化學性質,空間構型不變,但酶活性降低甚至喪失;
(3) 與酶激活劑(金屬離子)螯合抑制酶活性:抗真菌物質能干擾細胞對金屬的利用,從而抑制酶的活性,在一定的空間內結合金屬,使微生物無法使用;還可以進入微生物細胞,在細胞內結合金。
2、呼吸抑制:抗真菌物質能抑制基質脫氫,抑制一些與呼吸有關的酶,抑制電子傳遞。
(三) 核酸結構被破壞,影響微生物的繁殖
1、突變:殺菌劑可引起染色體斷裂和重組;利用某些核苷酸的堿基類似物,使微生物細胞合成DNA時出錯,而不是正常的核苷酸,導致染色體畸變;與DNA堿基的氨基或羥基反應,導致DNA過程中堿基序列的變化復制,導致酶失活合成的蛋白質的結構改變。
2、它能抑制染色體的分裂,影響有絲分裂:
(1)與染色體中的主要物質DNA發生反應,使染色體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無法分離;
(2)在有絲分裂過程中阻礙紡錘體的形成,使子核的物質不能被拉到新的細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