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增速有望超30%
有分析師認為,單晶需求占比的拐點已現,單晶將開始實現對多晶的部分替代,市場需求增速有望超過30%
今年以來,光伏行業在持續回暖。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18家光伏行業上市公司僅有5家虧損,其余均實現盈利。
具體來看,多家多晶硅企業扭虧為盈;而單晶硅企業則迎來高速發展期,隨著成本不斷降低,毛利率上升,單晶硅龍頭企業隆基股份前三季度實現凈利1.8億元,同比大增356.59%。
分析師表示,盡管目前多晶硅占市場的絕對優勢,但單晶硅的份額在不斷增加。單晶硅將開始實現對多晶硅的部分替代,市場需求增速有望超過30%,高于光伏行業整體增速。
此外,業內認為,長遠來看,光伏行業發展速度積極向上,但仍將處于深度調整階段。
成本降低毛利率上升
隆基股份凈利增逾3倍
根據隆基股份2014年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收入24.5億元,同比增長57.3%;實現凈利潤1.89億元,同比增長356.59%。主要隨著公司產能逐步釋放,公司作為單晶硅片龍頭銷量將進一步提升,預計今明兩年銷量在2GW、3GW。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為19.52%,同比增長9%點。毛利率提高主要原因為隨著技術升級,公司成本不斷降低,預計毛利率仍呈上升趨勢。
隆基股份還預計,全年銷售收入預期增長50%左右,毛利率有所增長,全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7億元-3.05億元。
齊魯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公司通過多次投料、控制拉棒速度來提高月產量以降低拉棒成本,通過導入金剛線以降低切片成本,非硅成本未來每年仍有10%以上的下降潛力,硅單耗亦有15%以上的下降空間。
“成本將來至少可以再降低40%。”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此外,上述研究報告還指出,公司計劃通過定增擴產快速實現市場擴張,預計今年硅片出貨量有望超過2GW,同比增長60%以上,明后年增速亦有望維持在40%以上。
隆基股份還通過收購布局組件產能,不斷加速單晶技術路線推廣。前不久,隆基股份現金收購了樂葉公司85%股權,將快速建設200MW以上組件產能,實現此前的產業鏈布局規劃。
民生證券分析師黃彤表示:“公司可利用和整合樂葉現有的平臺和資源,促進單晶產品的國內市場銷售,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經營業績;同時, 公司通過此渠道可引導高效單晶路線在國內光伏市場的示范和推廣,全面打開公司主營產品單晶硅片的國內市場空間。”
單晶硅潮流將至
需求增速有望超30%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市場上關于單晶硅和多晶硅之間的爭論由來已久。
鐘寶申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光伏企業里抱著‘賺快錢’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希望買了設備兩年就能賺回來。因此,在光伏企業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很多企業選擇了多晶硅路線,一是因為多晶便宜,二是因為不了解單晶。目前國內只有五、六家企業生產單晶硅硅片。”
但相比較而言,不論是從轉換效率還是從成本上來看,單晶硅都優于多晶硅。
鐘寶申表示,相同條件下,相同標稱功率的單晶硅組件發電量更高,且單晶硅電池轉化率衰減速度弱于多晶硅,穩定性更高。
有數據顯示,目前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單晶硅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在19%-20%,高效單晶硅(HIT)可達到23%-24%,而多晶硅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在17%-18%。單晶硅電池片效率的提升空間大于多晶硅電池片。
此外,在同等光照條件下,每瓦單晶光伏系統發電量比多晶高4%-8%,并且單位裝機量的運維成本低于多晶。因而單晶系統每產生一度電的綜合成本遠低于多晶系統。
“未來技術進步或將進一步拉大單晶和多晶電池的轉換效率差距。”鐘寶申還認為。
上述齊魯證券的研究報告還指出,單晶潮流將至,隆基股份作為單晶硅片龍頭成本領先迅速擴張,盈利釋放空間巨大。單晶需求占比的拐點已現,單晶將開始實現對多晶的部分替代,市場需求增速有望超過30%,高于光伏行業整體增速。
不難發現,單晶硅正在被市場上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可。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新能源技術中心主任劉正新也表示:“目前多晶硅占市場的絕對優勢,但單晶硅的份額在不斷增加,預計3年后市場份額將達到30%以上。”
海通證券分析師徐柏喬也認為,2014年以來,隆基股份規模、成本優勢顯現,開始進入高速成長期,分布式推廣或將成為單晶打開國內市場的契機。